《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主要内容解读

来源:四川能投天然气集团 发布日期:2024-07-12 0

一、立法背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是为了预防、遏制和惩治电信网络诈骗活动,加强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保护公民和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根据宪法,制定的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共七章50条,包括总则、电信治理、金融治理、互联网治理、综合措施、法律责任、附则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立足各环节、全链条防范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精准发力,为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提供有力法律支撑。

2022年9月2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自2022年12月1日起施行。

二、主要内容

(一)处理对象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电信网络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电信网络技术手段,通过远程、非接触等方式,诈骗公私财物的行为”。

该法第三条规定了打击范围,即以下三种情形:

● 境内诈骗行为;

● 中国公民在境外实施的诈骗行为;

● 境外针对境内实施诈骗的行为:境外的组织、个人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实施电信网络诈骗活动的,或者为他人针对境内实施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提供产品、服务等帮助的,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处理和追究责任。

(二)源头治理和综合治理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的出台不仅是为了惩治电信网络诈骗活动,而且为了预防和遏制电信网络诈骗活动、实现源头治理与综合治理。第六条、第七条对电信网络诈骗治理的主体结构进行了明确规定,从国家层面依次落实到具体机构层面:

● 国务院建立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机制,统筹协调打击治理工作;

●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领导本区域内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开展综合治理;

● 公安机关牵头负责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

● 金融、电信、网信、市场监管等部门负责本行业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

● 人民法院、检察院发挥审判、检察职能作用;

● 电信业务经营者、银行业金融机构、非银行支付机构、互联网服务提供者承担风险防控责任,建立反电信网络诈骗内部控制机制和安全责任制度,加强新业务涉诈风险安全评估;

● 有关部门、单位在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中应当密切协作。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分别从电信治理、金融治理、互联网治理三个维度处罚,对电信业务经营者、互联网提供者、银行业金融机构、非银行支付机构的业务行为提出了更为细致的具体的规范要求,以实现对电信网络诈骗活动的源头治理和综合治理。

(三)法律责任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在第六章“法律责任”部分就行政处罚作出专门规定,并进一步明确承担民事责任和纳入信用记录。该法对从事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人员和关联犯罪的人员从严惩处,并对未能履行风险防控责任和合规义务的电信业务经营者、互联网服务提供者等主体规定了严格的行政处罚,设置了企业罚款最高五百万,以及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最高罚款二十万元的处罚基准。综合整部法规而言,相关的处罚措施还包括:

● 在刑法规定刑事责任的基础上,对尚不构成犯罪的,规定了专门的行政处罚,没收违法所得、罚款和十五日以下拘留;

● 对从事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和关联犯罪的人员,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记入信用记录,并规定了有关惩戒措施;

● 从事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人员,除依法承担刑事责任、行政责任以外,造成他人损害的,还要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 限制出境措施。对前往电信网络诈骗活动严重地区且出境活动存在重大涉诈活动嫌疑的,以及从事电信网络诈骗活动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员,可以限制出境;

● 对从事各类涉诈黑灰产活动进行处罚;

● 企业违法行为需承担的行政责任包括:责令改正、警告、通报批评、罚款、暂停相关业务、停业整顿、吊销相关业务许可证或者吊销营业执照、关闭网站或者应用程序。

(本文来源:南宫市司法局工作动态)